典型的心身症:心理與身體都受到嚴重影響
厭食症或者更正式的名稱「神經性厭食症」(anorexia nervosa)都不算是很正確的名稱,因為患者不算真正沒有食慾,只是很多複雜的身心機轉,讓他們害怕正常的身形,堅持維持極低的體重。在德國,對於厭食症有個俗稱Magersucht (mager=瘦,Sucht=癮),就是「瘦癮症」,其實是比厭食症更能傳達疾病本質的名稱。
這種比較常發生在年輕女性的心身症,是個生理與心理交互影響的病症。當事人最明顯的生理特徵就是非常的瘦,最明顯的行為症狀就是在飲食方面的異常堅持:不吃、吃很少或者對於飲食內容的異常挑惕是最主的症狀,也有大約半數的個案兼有暴食行為,會在很短的時間內吃下很多食物,但之後用催吐、長時間禁食或者劇烈過度的運動加以代償。
過低的體重造成十分嚴重的生理後果,輕的是便秘、腸胃消化機能低下、女性月經減少或者停經、電解質不平衡,身體經常寒冷,掉頭髮,長出胎毛(lanugo)等等,嚴重的有低血壓、心搏過低、極端者會突然心臟停止而猝逝。精神疾病若沒有發生自殺行為,幾乎都不會導致死亡,只有厭食症是不一定要透過自殺就會自然死亡的狀況,其嚴重性絕對不容小覷。
也因為這些身心的變化,患者的人際關係也嚴重受損,因為無法正常的進食,大多患者都逃避任何必須與他人進餐的機會,對於經常透過聚餐來增進情誼的年輕人,厭食症患者變成了異類,不合群的怪人。許多家人為了避免衝突,也乾脆不和個案共食,或甚至給他們錢自行去覓食,我有位個案後來就成為美食網站的網紅,因為她到處吃好吃的東西,但是體重就是在正常與過低之間持續徘徊,無法完全痊癒。
時間一久,這些患者就把厭食症與自己視為一體,自己可以吃很多卻持續清瘦的「特異功能」成為許多同年齡少女欽羨的能力,患者一方面內心孤寂、害怕正常的飲食、害怕別人知道自己的怪僻,但又表面與人為善,工作能力或學業表現正常,且內心為了自己可以長期成為減肥冠軍而有著「虛榮」。矛盾的內心是強迫症與憂鬱症的危險因子(risk factor),厭食症患者也經常合併憂鬱症與強迫症,其自殺率也高於常人。
總之,厭食症是個嚴重的疾病。